王派快板是曲艺大师王凤山创立的快板表演艺术。他的快板轻巧明快、节奏强烈,板起板落半说半唱,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缓而不散。表演潇洒自然,从容大方,台风严谨踏实。去年6月,王(凤山)派快板演唱艺术被列入第二批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15年,王凤山出生在北京朝阳门外的一个旗人家庭。他8岁时学唱数来宝,1931年拜享有盛名的数来宝艺人海凤为师,得以深造和提高。1935年在北京天桥拜相声名家朱阔泉学习相声。王凤山在天桥献艺时,常去听关顺鹏、关顺贵两位老先生掂着节子、以“黑红板”演唱的长篇竹板书《三国演义》,并深受其影响。他将竹板书的演唱技巧恰当吸收,为演唱数来宝所用,突破了“双手打板”、“板起板落”,“三三七”的节奏,把数来宝演变成了“文明数来宝”,当时有“数来宝状元”之称。1956年,他参加了天津曲艺团,从此王派快板艺术走向成熟、发展、繁荣。
1978年,马三立找到王凤山,说你给我量一次活,如果合适,我就再也不换了。从这以后,他们陆续合作了近50段人们熟悉的相声作品。他捧哏冷静内蕴、憨厚幽默、文雅洒脱,铺平垫稳恰到好处,代表作有《十点钟开始》、《买猴》等。此后,王凤山主要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直到1992年去世。
河西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王派快板以“黑红板”和“半说半唱”为艺术核心。以“掂点”、“连点”、“逛点”、“搓点”、“掐点”为伴奏的骨架,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发明了适应王派快板演唱的“逛点”、“搓点”、“掐点”等伴奏点,以“闪板”、“赶板”、“跺板”、“切板”、“扔板”等板式变化为技巧特色,形成了“轻、脆、俏、美”的风格和流派。他的儿子王文元,对于王派快板进行了继承与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将王派快板由唱到演都做了系统化的梳理,强化了王派快板的人物刻画和表演。对于王派快板的板点及伴奏点进行了细致的整理、规范,并发明了王派独有的转、翻、甩、扔等一整套花板。王文元演唱风格脆、快、帅、美,表演动作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注重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
王派快板艺术起源于北京成熟于天津,是天津这一方舞台培养了快板名家、艺术大师。有资料可查中央电视台第三频道《幕后》播出系列节目《走近曲艺大师》,共播出10位大师级人物,2010年6月30日播出了“快板大师王凤山”,这是主流媒体对他的艺术地位的评价。
王凤山不但自己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而且还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艺术经验无私地贡献出来,为培养新一代的曲艺演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常说:“这辈子我没有别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曲艺事业能够繁荣昌盛,一代一代传下去。”他给文化馆、俱乐部、业余文工团举办过快板演唱辅导班,还应邀为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山西、兰州、武汉等不少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举办辅导班,收了不少徒弟。如今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金文声、张金铭、李宗义、周志光、李连伟、何德利等,有不少都成了曲艺舞台的骨干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