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杀家》萧恩过江时的[哭头]“桂英儿呀”,是很特别的。不同于一般[哭头]的翻高,走了一个低腔。低腔的[哭头]在京剧里大概只此一个,它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悲怆心情。据徐兰沅先生说,这是谭鑫培从梆子的[哭头]变过来的。谭鑫培不愧是谭鑫培!
这才叫“创腔”。
《四郎探母》的唱腔堪称一时独步。那么大一出戏,“西皮’’到底。然而,就好象都是菊花,粉白黛绿,各不相重。即以“见娘”来说,“老娘亲请上受儿拜”,这句唱腔是任何一出戏里所没有的:[哭头]之后,接一个回肠荡气的[回龙];在“老娘亲”的高腔之后,“请上”走了一个很低的腔,犹如一倾瀑布从九天上跌落而下,真是哀婉情深。
这才叫“创腔”。
学唱梅派戏的人都知道,梅先生的每一出新戏,都有低腔。梅先生的低腔最难学,也最好听。
近来安腔,大都往高里走,自有“样板戏”以来,此风尤甚。高,且怪。好象下定决心,非要把演员的嗓子唱坏了不可。其实,动人不在高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