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辛亥革命后,北京梨园名角如云,但是演戏的剧场,还是清末留下来的老式茶园。四四方方的戏台,台旁竖着两根圆柱子,旁边叫做两廊,正中称为池座,象大栅栏的三庆园、广德楼都是这样。
那时上海的剧场大都已是新式的舞台,象夏月润昆仲所办的新舞台还装置了转台,尤为新颖。1913年著名武生杨小楼和旦角姚佩秋集资在西珠市口柳树井,效法上海新舞台,建造了一所新式剧场叫“第一舞台”。楼上花楼、包厢,楼下全部池座,全场可容纳观众两三千人,舞台面积比旧式茶园大两三倍,台下有地道,台面能转动,仅此一点在当时已足以使观众感到新奇。
开幕以后,盛极一时。然而好景不常,建台不久忽然火神光临,起火以后,左邻的蕃(西)菜馆,右邻的稻香村等未波及,而第一舞台则付之一炬。姚佩秋从此一蹶不振,杨小楼也因而几乎破产,还受到诉讼之累。他怨愤之下息影舞台。从那时开始,这位一代宗师研究老庄,笃信道教了。
京西有座白云观,香火兴旺颇有名声,他和该观主持素有交往,时常有人看见这位杨老板,出了西便门到白云观去谈道,有时他还换穿道服,杂诸道人中诵经朝拜。后来索性离家静修留在观内,观主还发给他衣钵戒牒,法名“嘉年”,“杨小楼出家当老道”在京中盛传一时,他的一些老伙伴对此尤为关切。这时何佩亭、茹锡久、迟月亭、范宝亭、刘砚亭、朱玉康等三十六人,曾三顾白云观劝驾,杨为之所动,重整旗鼓再度登台。对何佩亭等劝归杨小楼的团结友爱精神,世人无不称赞,当时报上称他们为“三十六友”,一时传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