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湾》是一出富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对白生动、唱词优美、情节风趣的好戏。剧情通过石春海、周月梅这一对农村青年的一场婚事风波,描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的深刻变革。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村现实生活的风俗画。满台生活满台戏,一种特有的“乡土味”扑面而来。
作者张宝申、刘成林曾深有感触地说:“是生活闯进了创作。”1980年春天,他们为了采访一个包办婚姻的故事,曾到山东省鲁西北地区生活。在采访过程中,他们每到一处,社员群众都兴高采烈地谈三中全会后的新变化,讲述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后,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思想。沸腾的农村现实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农村变革中活生生的人物就站在面前。他们放弃了原来的题材,决心要反映农民的心声。此后,他们曾先后在山东、河北省及京郊农村深入生活。一年多来,跑了十一个县,边生活边创作,剧本五易其稿,写了三十多万字。每写完一遍稿,他们就到农村去听取意见。社员群众听说是写自己生活的戏,都积极热情地提供情况,讲生活。谈意见,给作者以很大鼓舞和鞭策。作者说;“群众对我们越热情,我们越感到责任重大,如不老老实实地反映农民的生活,就要受到良心的谴责。”
更值得一提的是《银河湾》在排练过程中,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和演员都把深入生活作为排好戏,演好戏的重要一课。去年初冬,他们都到河北省束鹿县农村边演出,边创作。不少舞台细节和动作是导演在“赶庙会”时得到的启发,几乎全部音乐和唱腔都是在农村住地写出来的,舞美的图样是在和农民的聊天中构思的。演员们在紧张的演出中,体验生活,背词练唱。充满乡土味的《银河湾》,不是给我们一个值得重视的启发吗!
导演席宝昆(中)和剧作者张宝申(右)、刘成林在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