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粉墨春秋 | 玲珑珍藏 | 菊坛文萃 | 精彩影音 | 雁过留声 | 戏迷茶馆 |  |  | 管理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询 (本网搜集整理的部分视频资料,只用于免费交换和捐款回赠)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艺苑芳华 >> 梨园名家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图文]谈程派名剧《梅妃》的改编
普通文章形神俱备栩栩如生
普通文章[图文]我演猴戏
普通文章[组图]雏凤清于老凤声
普通文章我演《宇宙锋》(下)
普通文章浅析《四郎探母》的表演(2)
普通文章浅析《四郎探母》的表演(1)
普通文章我演《宇宙锋》(上)
普通文章师承、探索与创新
普通文章[组图]哈宝山的“配角艺术”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鲁肃藏书
推荐文章[组图]津城遍听梆子腔
推荐文章德高望重 一代宗师
推荐文章我的师父爱莲君
推荐文章[组图]“少马爷”半个世纪圆梦路
推荐文章[图文]“当代猴王” 董文华
推荐文章漫忆李玉茹
推荐文章李静忠于“荀派”艺术
推荐文章武生巨匠尚和玉 剧艺过人桃李众多
推荐文章[组图]福存巴渝  联群菊香
[图文]关学曾与琴书         ★★★ 【字体:
关学曾与琴书
内容提要:
作者:北京晚报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1265    更新时间:2006-8-9

 北京琴书表演艺术家关学曾,在前不久度过84岁生日,后因肾病加重,近日在友谊医院住院观察。作为他的老观众,我们深感不安和惦念。

  关学曾是满族人,自幼生在北京。十四岁师从常德山、石金荣学习单琴大鼓。在长期的演唱中又借鉴了翟青山的发声、吐字、行腔的方法,刘宝全的“唱似说,说似唱”的技法,结合自己嗓音洪亮、宽厚、吐字清晰的特点,在演唱上自成一家。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曲艺改革,带头编演新节目,两次参加赴朝慰问团。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与琴师吴长宝一起对唱腔、板式,表演做了创新;既有三眼一板,又有一眼一板,以及慢板、快板、散板,由原来只有垛句,发展为双垛句、大垛句等,伴奏上用扬琴、四胡、二胡,丰富了“北京琴书”的表现力,达到唱腔以声传情、表演情真意切的艺术境地。

  关学曾从艺70年来整理、创作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写了一辈子,唱了一辈子,对北京琴书不断改造一辈子。”很多唱段如《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考神婆》、《高亮赶水》、《劫皇杠》、《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礼尚往来》、《长寿村》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学曾退休后,被选为北京曲协主席,社会活动和演出更是繁忙,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六在家接待北京琴书爱好者,培养接班人,并多次参加“曲艺进高等院校”的展演活动,还曾为电影《有话好好说》创作、配唱。现在我们在北京公交汽车的移动电视上还经常能看到这位八十高龄的艺术家演唱的公益广告。每当提起关学曾,广大观众都会想到北京琴书,演员的名字能和一种艺术形式如此紧密相连,这与关学曾对北京琴书的发展和形成有着创造性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忆其曲种的历史,由早年间京南流行的梨花调,到清朝中后期发展成五音大鼓,(后来名家翟青山演唱时,已改名单琴大鼓)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关学曾发展定名为北京琴书,这古老曲种有着不断发展的艺术魅力。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马派相声逗你玩
    相声宗师 张寿臣(95)
    马志明:笑声背后的苦故事
    相声 京戏 茶馆
    我们都是马大哈后代
    天津相声势力悄然洗牌
    金文声 我只是民间艺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签写留言 | 管理登陆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0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在线: 点这发消息给戏迷知音,或加QQ:9082114  
    投稿咨询:[email protected] MSN即时通: [email protected] 津ICP备06000154号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www.llxiqu.com网站PR查询

    本站logo

     
     

    点这给我发消息,或加我QQ:908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