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跑出个判官来 开戏之前,台上先摆台。有大摆台、小摆台之分。
那时的四方台正面有两根柱子,三面都围着栏杆,栏杆上有铁环。大摆台是台当间摆高台:两张桌子,上面插小帐子,桌上摆印、令箭架子、文房四宝,就象《挑滑车》里岳飞的将台。上场门插把红伞,下场门插把黄伞。正面栏杆上一溜插五面大黄旗。将台左右,一边摆龙形,一边摆虎形。把个板凳立起来,四条腿朝着观众。给板凳穿上龙形或是虎形的皮。脑袋正好套在板凳头上,两只前腿搭在板凳腿上。小摆台把小帐子改成大帐,高台改成一张桌。
开戏前先得打三遍“通”,头两遍光是武场,第三遍加唢呐。吹唢呐可不许叫“吹”台,戏班忌讳这个字儿——后台管这遍叫“安哨子”。一安哨子,检场的赶紧把摆台的玩艺全撤了,只剩下一桌二椅,等着开戏了。
前边不是说“坎子上的”总头凭两句话拿钱吗?一到这功夫,是他的头句词。脸冲外,拉长了一嗓子;“开戏喽—一”第二句是散戏的功夫,场面一吹“呜嘟嘟——”他来一声:“老爷先生们,小心零碎东西,别落下!”就这两句,楞挣头份儿?别忘了,他还得有一样拿人的:他得应付官私两面儿!
那时候戏园子多杂呀?三教九流,哪个你也惹不起。一出了事,他得出来应付,所以人们也管他叫“了事掌柜的”。这些眼皮子底下的事儿好了哇,有一样他了不了的:着火!
着火,那时候叫“走水”,戏园子最怕这个。老式园子,没什么消防设备,再加上看戏的随便抽烟,失火可是保不齐的事儿,第一舞台着过两回,中和的门脸烧了三回,华乐也失过火。
第一舞台头回着火时是民国初年,正赶上何桂山老先生唱《钟馗嫁妹》。火一起来,园子炸窝了,大门挤不出去,好些观众蹦台上来了,楞把后台墙推倒了。何老先生的儿子何佩亭急了,背起父亲就往出跑。可老先生还扮着戏呢!当下哄传成新闻:“街上跑出个判官来!”
那功夫迷信,失了火不找祸根,总以为是得罪了神仙。第一舞台二次着火,是芦沟桥事变后,正遇上尚小云的班子唱《九曲黄河阵》,这个戏是说神仙掉在阵里全丢五百年道行。迷信的人有词儿了:“我说什么来着?神仙能乐意吗?着火了不是?”抗战胜利前华乐着火,他们怨富连成贴演了《乾坤斗法》;“这出戏‘妨’班子!你看,没演就‘走水’啦!”其实是隔壁长春堂药店私造“白面”(一种毒品),机器着火给连上的。后来打官司,赔了三万块钱才算完嘛!
中和是门脸烧了三回,一堵气,绑上沙篙挡层席当门脸,干脆不盖啦。进门往南挖了个大坑当尿尿窝子(厕所),说是这么着就镇住了,您说多可笑?提起戏园子的迷信来,那可是“卖砂锅的出身”——一套一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