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京剧戏班的演员共分十行: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生旦净丑甭说了,咱们说说“末”。
末的扮相也象老生,戴的髯口可不是“三”“满”,单有一种叫“二陶”的,比满短,露耳朵,又叫“短满”,白的黪的黑的都有。末这个行当专演一些胡涂、有缺点的人物。比如《双熊梦》的过于执、《骂王朗》的王朗、《九更天》的马义和知县汪和等等。
过于执错断十五贯,他那主观劲儿,大伙都知道。
王朗呢,诸葛亮骂他“无耻老贼,皓首匹夫”楞把他骂死了。这是个有缺点的人物了。
《九更天》的马义为了“救主”,交人头销案,楞把自个儿的闺女杀了,多混?那个汪和呢,明明看出这是个姑娘的脑袋,不对碴儿,可胡里胡涂结了案。这不是一盆浆子?
还有,鲁肃也该戴“二陶”。他是忠厚人,老实过了头,刘备跟孙权借荆州,他当保人,这也有点迷胡,戴二陶不亏他,当初凤二爷(王凤卿)就挂这种髯口。
另外,有些勾白脸的活儿,象司马懿,也戴二陶,也算末。现在不是还管这些活儿叫白脸末吗?
副是“里子”,二路活儿。
“外”挂白胡子,象老家院、老薛保什么的。
“杂”,好比扑克牌里的“鬼”,缺哪行上哪行,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他全应工。
“武”是武行,有准数,一个戏班八名:四名上手,四名下手。
“流”是流行,就是龙套青袍,小把(小卒),也是八名,四个一堂。
分是这么分,可戏班里还有个应工的、规矩:看着不象是这行的活儿,可偏该这行扮。
您比如说:《黄金台》里的世子用法章,属哪行?小生吧?不,这个“小生”归旦角应工。
这种事在有朝有代的大戏里特别多:《开山府》(《打严嵩》)里的常宝童,归旦角;《群英会》的蔡中、蔡和,也归旦角。
为什么呢?一是当时戏班里没那么多人,更主要的是,大伙全得有饭。进宫里演戏,也都有份钱粮。一者是同行义气,互相拉扯。再者说,场上互相“傍”着,这出戏当“红花”,下出戏当“绿叶”,也是个团结的意思。
这叫“哪行都得见”。比如《失空斩》吧,场上一个女角色没有,其实哪行都见:旗牌是老旦、琴童是旦角。
老先生们对这种活儿并不小看,有位很有名的老旦谢宝云,在《骂曹》里扮旗牌那句“鼓吏进帐”每回都奔下满堂好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