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同行间的义气、戏德,头一个得佩服人家谭鑫培谭老先生。
听说有这么一回,大轴是谭老板的《失空斩》,倒第二是杨小楼的《连环套》。中轴子都过了,杨小楼还没来!管事的都急疯了,谭鑫培说:“先上《失空斩》,再催催小楼。”等“坐帐”下来,杨小楼还没来,谭先生悄悄把白龙箭衣穿里边了,外边套上八卦衣,城片子一挡,台底下也看不出来。“城楼”一场下来,柱子上贴出张纸条:“杨小楼告假,谭鑫培代演《连环套》”。这下子,台下一片喝彩声。您想,见杨小楼的《连环套》容易,谭老板这出戏可是轻易不露了!
回头见了杨小楼,谭问他:“你哪儿去了?”杨说:“我以为今儿没我事儿呢,路弯去了。”又耽着心问:“台底下哄了吧?”谭鑫培说:“哄什么?老叔替你唱啦!”
还有一回是唱《金沙滩》,杨七郎是武花脸的活儿,该许德义唱。可许德义没露,上边登时要变脸,杨小楼赶紧把事揽过来了。他说:“德义有点不舒服,托我替他来着。”说罢勾脸上场,这才圆了场。哎,打这儿以后,武生也唱《金沙滩》了。您看杨七郎,又勾脸,又耍牙,不明明是武花脸的事吗?为什么后来好些大武生全应这个活儿呢?就因为有杨小楼救场这么个缘故。
对于台上不灵、台下又不讲义气、不讲戏德的人,梨园行是烦的。有人用《六国封相》里的一支“点绛唇”拿这号人开心。
那“点绛唇”原词是:“群聚拥周,龙争虎斗,干戈吼,个个为仇,总要归我手。”
讽刺那号人时,得跟说相声似的,一个人唱,一个人搭碴儿,加小批儿。您听:
这位先问:“你在戏班怎么样?”
那位唱了:“群聚拥周——”
“嗬,还不错,饭量呢?”
那位唱:“龙争虎斗!”
“好么!有嗓子吗?”
“干戈吼——”
“干脆就是没嗓儿!——人缘还不错吧?”
“个个为仇!”
“嘿!全打遍了!再问您一句,这包银?”
包银?“总要归我手!”
一加小批儿,意思满拧!可把这路人的人性,画个明明白白。这号人,大伙能赞成吗?
戏班里还有句老话,叫“哪行都有饭”。这是说,但凡是出大戏,有朝有代的,象什么三国呀,列国呀,戏里所有的行当都得见,全有事。这句话里,也透着同行的义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