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首先应该知道中医的核心是什么、应该从哪里开始、中医怎样才算入门。有人以为只要能够熟悉中医经典就可以成为一名好的中医生。但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深厚的国学文化功底是不可能成为一位高深的中医人才的。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学习从哪里开始、怎么学习、怎样串连起来就成了中医人要思考的问题了。从那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书籍里,我们了解到中医、京剧、国画是中国的三大国粹。那么,中医和戏曲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历史。欣赏戏曲是要感受音乐之美的,感悟那一份深厚的文化、戏曲中的艺术内涵,或许了解中医也可以从这里开始。在快节奏的今天,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会没有理由地爱上这种传统的音乐。为此,我校率先在山东高校为在校中医药大学生开设了戏曲选修课,利用我们这块文化的净土,引导青年大学生开始关注这一文化。我们的选修课以京剧为主,兼设部分地方戏(豫剧、吕剧、黄梅戏、越调等)。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喜欢地方戏的同学也不占少数,为此,我们还为在校大学生开设了地方戏(山东吕剧、豫剧、越调、黄梅戏、越剧)的欣赏。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当代知识型的大学生戏曲爱好者。京剧,已有200 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它于1840 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京剧行当齐全、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一、中医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是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症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方面在于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在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二、中药与戏曲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戏曲剧目中都有中医中药的内容。如:新白娘子传奇是一部风靡中国、轰动华人世界的经典剧,中国首部音乐剧。1992 年在台首播,创下年度收视最高记录;93 年引进CCTV,成为年度收视冠军,风靡中国地区,影响亿万华人;随后又被引进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创下收视奇迹。该剧为CCTV 十大经典剧第一名,社会效应与影响力延续至今,经久不衰。此剧涵盖中国传统戏曲,中医、宗教、诗词等各种国学范畴。《白蛇传》中“白娘娘盗灵芝”,体现了中药的治疗价值。古典文化和民风民俗的融入,是其拥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也使得这部剧宛如“阳春白雪,天籁之音。”多年之后的今天,《新白娘子传奇》成为了社会影响力最高的电视剧,无数国人与名流争相模仿剧中白素贞的造型,开创了神话剧的辉煌时代。此剧以玉山主人著作的《雷峰塔传奇》长篇小说《白蛇全传》为蓝本改编,为中国最凄美浪漫的爱情神话故事。很明显在中医院校要把戏曲与中医教育联系在一起,让年轻人走近戏曲、热爱戏曲,同时也折射出中医的内涵与发展。与其说中医是一种医学,还不如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文化。它的气息留藏在传统文化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传统中医的继承人,只专注专业的那几本医书,而没有一点中国古典历史文化底蕴,想学好中医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要想成为一名大医也将会是一座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泰山为何能成就如此的高度,是因为它的根基很宽。走近医学院校的图书馆可知,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藏书几乎覆盖所有学科领域,中医学、医学、生物科学、文献、心理学等学科的收藏较具特色,其目的是让大学生拓宽知识面。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欣赏一下戏曲的综合之美,更有利于学好中医文化。戏曲爱好者通过观摩戏曲剧目,大开艺术眼界。有的学生为以往对戏曲的偏见而感到遗憾。有人说,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模仿复制,但有种东西却不能模仿——传统文化。
三、药戏图
通过网络了解了得以流传的《药戏图》。此剧流行于明末清初,有人认为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著作,也有学者认为是山西郭秀升氏所编撰的,但从剧本的内容结构来看,恐非一个作家、一个学者所能达到的空前的医学和艺术成功结合之高度。本剧不但人物以中药命名,就剧情的铺开和收放无一不与药理、医理相贯通。《药绘图》涉及90 余个人物,全部以中药拟人而命名,涵盖了中草药根基(茎)类、全草类等90 余味中药材。其中,药中之王人参为皇帝,其它药为属下,百合为青年学子,将紫苑、橘红、花粉比拟为少女,既形象又符合戏曲的行当。全剧以“人参为补益上品,藜芦为吐逆药品,药性相反”为引子,讲述了藜芦反叛人参,双方冲突尖锐,最后药王设法和解的故事。剧本的文学版本所应用的诗词歌赋,甚至唱腔道白,处处都体现中医药的常规法理,且近乎完美地将剧情融合在法理中。因此它的文艺水平之高,是其它剧种不可比拟的。作为“药戏”,从科普的角度而言,前人科技普及的教育方法和水平是很高深的。
参考文献: [1] 严明尔. 中国药戏《药绘图》学习与解析[EB/OL]..
|